廣州公辦師范學校有哪些?廣州公辦師范學校有:廣州師范大學、廣東外語藝術職業(yè)師范學院五山校區(qū)、廣東技術師范學院、暨南師范大學石牌校區(qū)、廣州體育師范學院、暨南師范大學番禺校區(qū)、廣東金融師范學院等師范學校。
一、廣州公辦師范學校名單一覽表
序號 | 師范學校名稱 | 師范學校性質(zhì) |
1 | 廣州師范大學 | 公辦院校 |
2 |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(yè)師范學院五山校區(qū) | 公辦院校 |
3 |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| 公辦院校 |
4 | 暨南師范大學石牌校區(qū) | 公辦院校 |
5 | 廣州體育師范學院 | 公辦院校 |
6 | 暨南師范大學番禺校區(qū) | 公辦院校 |
7 | 廣東金融師范學院 | 公辦院校 |
1、廣東技術師范學院
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簡介
廣東技術師范學院(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)坐落于廣東省廣州市,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(yè)涵蓋工學、理學、文學、管理學、教育學、經(jīng)濟學、法學、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,為廣東省“十二五”加快發(fā)展職教師范教育重點建設高校和教育部“卓越教師培養(yǎng)計劃”立項建設高校。
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創(chuàng)辦于1957年,前身為廣東民族學院。1998年,學校改辦為廣東職業(yè)技術師范學院。2002年,原廣東省機械學校并入學校;同年,學校更名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。2005年,廣東省經(jīng)濟管理干部學院和廣東省財貿(mào)管理干部學院先后并入學校。2006年,經(jīng)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,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。
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師資力量
根據(jù)2017年2月學校官網(wǎng)顯示,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共有校本部、白云校區(qū)、西校區(qū)、北校區(qū)四個校區(qū),總占地面積1538畝,校舍建筑面積393501.97平方米;有專任教師1042人,其中正高職稱140人,副高職稱331人;設有20個二級學院,開辦64個本科專業(yè);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萬余人。
根據(jù)2017年2月學校官網(wǎng)顯示,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學院、機電學院、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、管理學院、政法學院、外國語學院、教育學院、音樂學院、馬克思主義學院、繼續(xù)教育學院、電子與信息學院、自動化學院、經(jīng)濟與貿(mào)易學院、會計學院、文學院、美術學院、民族學院、幼師學院、國際教育學院、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學院等20個二級學院,開辦64個本科專業(yè)。
根據(jù)2017年2月學校官網(wǎng)顯示,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有專任教師1042人,其中正高職稱140人,副高職稱331人,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總數(shù)的45.2%。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872人,其中,具有博士學位285人,占專任教師的27.35%。“雙師型”教師227人,占專任教師總數(shù)的22%。45歲以下教師656人,占專任教師總數(shù)的62.96 %。專任教師中,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(guī)劃評審組專家1人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,全國優(yōu)秀教師3人,全國第四屆新世紀巾幗發(fā)明家優(yōu)秀獎1人,全國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”1人和全國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”1人,“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”1人,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1人,廣東省“特支計劃”青年文化英才1人,廣東省勞動模范1人,廣東省會計領軍(后備)人才1人,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教師1人,廣東省南粵優(yōu)秀教師(南粵教壇新秀)30人,廣東省“千百十人才培養(yǎng)工程”省級培養(yǎng)對象9人,廣東省高等學校優(yōu)秀青年教師培養(yǎng)計劃培養(yǎng)對象15人。有7個省級教學團隊。
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歷史沿革
1957年10月16日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廣東民族學院宣告成立。
1958年9月1日,學校正式開學,由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。
1961年9月,廣東民族學院從廣州遷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鎮(zhèn)。
1966年10月起,學校遭“文化大革命”浩劫,陷于癱瘓;同年11月,學校全部教職工下放阿駝嶺“五七”干校勞動,接受“再教育”。
1969年5月,廣東民族學院被迫停辦。
1974年4月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廣東民族學院復校。
1977年,學校在3個大專班的基礎上創(chuàng)辦了四年制大學本科班。
1978年4月,學校開始著手從海南島遷回廣州。
1981年12月,學校成功遷回廣州,在廣州市石牌桂崗新校址正式開學。
1998年,學校改辦為廣東職業(yè)技術師范學院。
2000年,學校開始招收國際留學生。
2002年,原廣東省機械學校并入學校;同年,學校更名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。
2005年,原廣東省財貿(mào)管理干部學院、廣東省經(jīng)濟管理干部學院并入學校。
2006年,經(jīng)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,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。
2007年,學校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。
2014年,學校入選國家教育部“卓越教師培養(yǎng)計劃”。
2、暨南師范大學番禺校區(qū)
暨南大學下設師范院系(簡稱“暨南師范大學”)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(chuàng)辦的華僑學府,是國務院僑辦、教育部、廣東省共建的“211工程”重點綜合性大學,直屬國務院僑辦領導。“暨南”二字出自《尚書·禹貢》:“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,聲教訖于四海。”意即面向南洋,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。
暨南師范大學番禺校區(qū)特色專業(yè)
學校的辦學影響日益擴大,面向全國31個省(市、自治區(qū))招生,已經(jīng)成為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(qū)學生報考深造首選的熱門高校,也是國內(nèi)規(guī)模最大的港澳臺僑高素質(zhì)人才培養(yǎng)基地。
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(yè)8個,國家級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創(chuàng)新實驗區(qū)1個,國家級專業(yè)綜合改革試點2項,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,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,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,國家級精品課程(含雙語教學示范課程)8門,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,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,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4門,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(zhì)教育基地、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、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。
暨南師范大學番禺校區(qū)交流合作
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,國際化特色突出,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(qū)的355家高等院校和文化、科研機構簽訂了學術交流合作協(xié)議。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招生院校,在全球68個國家設立110個招生報名點,設有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,獲教育部批準招生的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(lián)合學院2017年正式開學,在校外國留學生4548人,其中本科生1922人,研究生285人。